臺灣人的臺灣史---鄭氏王朝2鄭成功起兵抗清
成功起兵抗清
鄭芝龍一投降,福建沿海、廣東大部份則跟著陷入清軍掌握,清軍博洛令韓代將所部的滿漢騎步兵馬竄入鄭芝龍的家鄉安平。本以為鄭芝龍降清之後,其家鄉可視為滿清的一部份,所以也沒防備,但是清軍開入安平,有如進入敵境,大肆掠奪並強姦鄭成功之母翁氏 ,隨後其母自縊身亡(一六四六年十一月三十日)。 成功得知消息痛不欲生,詣孔廟,焚儒服,拜而誓曰:「昔為孺子,今為孤臣,向背去留各有所用,謹謝儒服,祈先師昭鑒」遂折師海上,謀匡復大明江山,時年二十三歲。
鄭成功之前未曾一日有兵權,意氣容貌,是儒生,在這種環境下,鄭成功不懼,一六四六年(明隆武二年、清順治三年)鄭成功決意起兵與其弟鄭世襲徒手出門,從者十八人,在福建南安縣安平鎮(今晉江安海,與金門島相望),以「忠孝伯,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」的名義並自籌糧餉來號召,棹小舟至鼓浪嶼,招集陳輝、洪政、楊才、張進等九十餘人。正愁沒有資金時,有自家船自日本來,成功強命徵取其資金十萬,再分乘二船,到南澳又得到數千人的加入,佔據鼓浪嶼,攻同安及泉州。
成功派遣林高攜書到日本乞師三千,並欲以平價購買堅甲貳百件。 過去唐王曾命鄭芝龍派使往日本乞援「…請兵三千,一以聯唇齒之誼,一以報君父之仇,伏仰德威,發兵相助外,緣虜之長技,以箭為先,芝軍因乏堅甲,戰輒受傷因思日國之甲,天下共羡,以禦弓矢,如金如石,伏懇俞允,准芝平價貿易貳百領。一同大國精兵,前來征戰…」,這個乞師之舉德川秀忠幕府曾加開會議商討其事,後因接長崎飛報,福州陷清而作罷。其他向日乞師尚有明監國魯王,在一六四八年派馮京第、朱之瑜(朱舜水)等人使日。
鄭成功的初期閩浙沿海各據點,各有其主。而當時鄭家部隊,除了成功新成立的部隊外,其他仍是沿襲海盜英雄本色型,沒有道義紀律,如成功之堂兄鄭彩魯王封為建國公及定遠侯鄭聯據廈門 ,成功之叔父鄭鴻逵據金門 ,上海壇、南日 、南北二茭、舟山則屬魯王部將周瑞、張振名所守,銅山、南澳為朱壽、陳豹 控制。所以鄭成功的部隊是飄泊於鼓浪嶼、海澄等地。但有堅強的將材如洪政、陳輝為左右先鋒鎮;楊才、丁鎮為親丁鎮;郭泰、余寬為左石護衛鎮;林習山為樓船鎮;柯宸樞、楊朝為參軍;杜煇為總協理。
一六四七年四月成功復合鄭彩、楊耿等入海澄,破九都,攻漳平、龍巖。七月成功與叔父鄭鴻逵合攻泉州,敗清提督趙國祚於桃花山。海澄人甘煇,身材五短,猛勇絕群、漳浦人藍登,武藝精熟、南安人施郎 ,機略暢曉並與其弟施顯貴等人投入鄭成功帳下。 一六四八年(永曆二年、順治五年)三月成功統林習山、甘煇攻同安,清守將祁光秋與知縣張效齡棄城,復攻泉州。 一六四九年鄭成功攻漳浦,下雲霄,抵詔安,移屯分水關。並北聯張名振,南下潮州,向廣東發展。十一月鄭成功入南陽,進勦許隆,克達濠、青林、霞美、新墟等寨。這兩年南征北討始終在沿海一帶飄盪,而無較好的根據地。
一六五○年(永曆四年、順治七年)鄭成功進師潮陽,知縣常翼風降。回師時以鄭彩軍出浙江,而金、廈兩島防禦空虛,僅由嗜酒無謀的鄭聯所守而他們仍以海盜方式據地而守,肆虐不堪,民不堪命。 鄭成功依施郎之計,僅以四艦入鼓浪嶼 ,鄭聯見成功之兵少不疑,是日乃中秋,宴於萬石巖徹夜飲樂,次日成功收編了鄭聯之軍,金、廈回復鄭氏所有,從此鄭成功才算有了固定的根據地。又遣洪政招安銅山、南澳、閩安諸島,鄭彩之部將楊朝棟、王勝、楊權、蔡新等率全隊水師來降於成功之軍門,此時鄭彩得知鄭聯被殺,但他說:「吾老氣衰,細觀諸子弟,能繼志者,大木耳(成功字)吾願全師解付」。所以鄭彩將兵船悉數付與鄭成功,因此部隊人數達四萬人,戰艦百艘,也有了根據地金門、廈門兩島。
一六四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廣西巡撫瞿式耟在廣東肇慶 擁立桂王,並改元為「永曆」。次年鄭成功聞知,乃加額曰:「吾有君矣!」自此奉永曆為正朔。
治軍
鄭成功他身經百場的戰役,對怯戰者、戰敗者常下令處斬極多。對貪瀆者、叛逆者也殺無赦,並常涉及全家。另一方面對有功者也大大的獎勵並提昇,對有抗爭的城寨,常施行屠殺。 從一六四九年(永曆三年)九月起至一六六一年(永曆十五年)元月止,鄭成功所誅殺的將吏計有七十五員,這些受誅殺的將吏大都是在作戰時怯戰、戰敗者,黜降或其他罰責有九員,無分男女老幼全予屠殺的城寨計有八處。另外有六件殺貪誅叛。 如此嚴刑峻罰配合獎勵,同期間對將吏的提昇、獎賞、爵賞,提授計有三百餘員次,而受黜革、降罰、綑責者計僅有三十餘員。 每次獎勵的原因都是戰功,常有人一月數昇,又提昇不拘原有的地位,有一卒因戰功而大大提昇為都督之事實。如此使將士用命,因而有三十員鎮將以上的將領死於戰場上。同時也使僅佔有金門、廈門彈丸之地而能與滿清週旋十餘年之久。
鄭成功對軍士是以「膽勇為上,束兵次之」的理念來執行,所以將勇兵銳。常有在戰場上以繩索劃地為戰界,退越繩索者誅殺之,畏縮不前、無令後退者亦誅殺之。另一方面對衝鋒陷陣、斬將攀旗之功勞者于以獎勵。鄭成功本人也是勇猛異常,他計有七次在戰場上險遭顯測的記錄。
因此鄭家軍是「怯者不敢獨退,勇者不敢獨進,膽勇成列,心力俱齊」如此軍威是造成戰場致勝的重大因素。與滿清對峙在金門、廈門時計有四十一次重要的進功戰,全都由鄭成功親自指揮,計有三十四次勝利、七次失利。其中水戰勝利全屬鄭軍。而清軍占重要的反擊戰十四次。 但卻有十四次派遣兵將遠戍則皆失利。
鄭氏的軍政分為兩類,一是野戰部隊,即提督、軍、衛、鎮等。另一是鎮守地方官所轄的保安部隊,如忠勇候左鎮等。提督的直屬部隊在原則上有左、右、前、後、中五鎮。鎮以下為營、翼、司、班、兵。提督為一軍統帥,協理到副統帥。 部隊裝備有盔甲、籐牌、滾被、銃砲、刀斧等。又親軍衛鎮則有收編黑奴為兵的洋槍部隊,即護衛一鎮,鄭經時期這黑人護衛鎮作為宮中衛隊及僕役用。
海上舟船方方面,明鄭的水師大部使用福船,亦稱大船。這種船「為樓三層,乘風沖擊,不可遏抑,其高若墉 不可抑攻;其堅若鐵石,矢石不能貫,炬不可爇。」其他尚有哨船、鳥船、蒼船、大砲船。
鄭成功並有自創的五梅花操法,這種操法既通用於陸地,也適用於海上,更適合明鄭所處的地理環境。又鄭成功特重操練,舳艫陳列,進退有法,將士在驚濤駭浪中無異平地,跳躑上下,矯捷如飛,將帥謁見,甲胄僅蔽身首,多赤腳,有以靴履見者,必遭罵斥,併仰其賞。因海岸多淤泥陷沙,赤腳得免粘腳,往來便捷。
明鄭在作戰時常用地雷為攻守武器。在北伐以前,鄭清雙方在金、廈外圍計有五十八次的重要攻守戰役,鄭軍占主動的重要進攻戰有四十一次,因所處海陬一隅,不進一步,即不能退一步的環境。所以以攻為守,以戰養戰。在歷次戰役中有許多厭惡滿清而投靠歸附的兵將,又明鄭的武力是利進,利淺略,不利深進,利乘虛,不利攻堅,利近守,不利遠守,利於守海,不利守陸,利於野戰,不利於堅壁戰。鄭成功一生好用重兵,甚之時常傾島出師,孤注一擲。
在鄭成功一生中幾乎無月不攻,無日不戰,以進攻代替防禦,有如諸葛亮之六出祈山,以進為守。
周全斌
周全斌是福建同安浯州人,文武雙全,在一六五二年(永曆六年、順治九年)以三策獻給鄭成功,受到賞識提昇為房宿鎮參軍,一六五九年(永曆十三年、順治十六年)六月攻瓜州,周全斌奮勇率兵浮水先登,直衝敵陣,身中五箭,而氣勢越盛,諸軍繼之,於是攻下瓜州。
一六六○年(永曆十四年、順治十七年)五月清軍出動大軍,李率泰領軍下計有索洪、賴塔、及降將施琅、黃梧等大軍來犯金、廈,風起潮湧,煙燄漫天,周全斌以竹罌洋砲橫擊之,將黃梧軍全部打垮後,索洪、賴塔見到心寒,棄軍而個自逃命,清軍被焚溺斃數後萬計。以上可知鄭成功所調教出來的兵將,個個以一擋百,英勇異常,以致閩軍聲名大噪。滿人調來最強的部隊也奈何不了,讓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同樣是漢人,為何到了福建就完全不同。
鄭芝龍一投降,福建沿海、廣東大部份則跟著陷入清軍掌握,清軍博洛令韓代將所部的滿漢騎步兵馬竄入鄭芝龍的家鄉安平。本以為鄭芝龍降清之後,其家鄉可視為滿清的一部份,所以也沒防備,但是清軍開入安平,有如進入敵境,大肆掠奪並強姦鄭成功之母翁氏 ,隨後其母自縊身亡(一六四六年十一月三十日)。 成功得知消息痛不欲生,詣孔廟,焚儒服,拜而誓曰:「昔為孺子,今為孤臣,向背去留各有所用,謹謝儒服,祈先師昭鑒」遂折師海上,謀匡復大明江山,時年二十三歲。
鄭成功之前未曾一日有兵權,意氣容貌,是儒生,在這種環境下,鄭成功不懼,一六四六年(明隆武二年、清順治三年)鄭成功決意起兵與其弟鄭世襲徒手出門,從者十八人,在福建南安縣安平鎮(今晉江安海,與金門島相望),以「忠孝伯,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」的名義並自籌糧餉來號召,棹小舟至鼓浪嶼,招集陳輝、洪政、楊才、張進等九十餘人。正愁沒有資金時,有自家船自日本來,成功強命徵取其資金十萬,再分乘二船,到南澳又得到數千人的加入,佔據鼓浪嶼,攻同安及泉州。
成功派遣林高攜書到日本乞師三千,並欲以平價購買堅甲貳百件。 過去唐王曾命鄭芝龍派使往日本乞援「…請兵三千,一以聯唇齒之誼,一以報君父之仇,伏仰德威,發兵相助外,緣虜之長技,以箭為先,芝軍因乏堅甲,戰輒受傷因思日國之甲,天下共羡,以禦弓矢,如金如石,伏懇俞允,准芝平價貿易貳百領。一同大國精兵,前來征戰…」,這個乞師之舉德川秀忠幕府曾加開會議商討其事,後因接長崎飛報,福州陷清而作罷。其他向日乞師尚有明監國魯王,在一六四八年派馮京第、朱之瑜(朱舜水)等人使日。
鄭成功的初期閩浙沿海各據點,各有其主。而當時鄭家部隊,除了成功新成立的部隊外,其他仍是沿襲海盜英雄本色型,沒有道義紀律,如成功之堂兄鄭彩魯王封為建國公及定遠侯鄭聯據廈門 ,成功之叔父鄭鴻逵據金門 ,上海壇、南日 、南北二茭、舟山則屬魯王部將周瑞、張振名所守,銅山、南澳為朱壽、陳豹 控制。所以鄭成功的部隊是飄泊於鼓浪嶼、海澄等地。但有堅強的將材如洪政、陳輝為左右先鋒鎮;楊才、丁鎮為親丁鎮;郭泰、余寬為左石護衛鎮;林習山為樓船鎮;柯宸樞、楊朝為參軍;杜煇為總協理。
一六四七年四月成功復合鄭彩、楊耿等入海澄,破九都,攻漳平、龍巖。七月成功與叔父鄭鴻逵合攻泉州,敗清提督趙國祚於桃花山。海澄人甘煇,身材五短,猛勇絕群、漳浦人藍登,武藝精熟、南安人施郎 ,機略暢曉並與其弟施顯貴等人投入鄭成功帳下。 一六四八年(永曆二年、順治五年)三月成功統林習山、甘煇攻同安,清守將祁光秋與知縣張效齡棄城,復攻泉州。 一六四九年鄭成功攻漳浦,下雲霄,抵詔安,移屯分水關。並北聯張名振,南下潮州,向廣東發展。十一月鄭成功入南陽,進勦許隆,克達濠、青林、霞美、新墟等寨。這兩年南征北討始終在沿海一帶飄盪,而無較好的根據地。
一六五○年(永曆四年、順治七年)鄭成功進師潮陽,知縣常翼風降。回師時以鄭彩軍出浙江,而金、廈兩島防禦空虛,僅由嗜酒無謀的鄭聯所守而他們仍以海盜方式據地而守,肆虐不堪,民不堪命。 鄭成功依施郎之計,僅以四艦入鼓浪嶼 ,鄭聯見成功之兵少不疑,是日乃中秋,宴於萬石巖徹夜飲樂,次日成功收編了鄭聯之軍,金、廈回復鄭氏所有,從此鄭成功才算有了固定的根據地。又遣洪政招安銅山、南澳、閩安諸島,鄭彩之部將楊朝棟、王勝、楊權、蔡新等率全隊水師來降於成功之軍門,此時鄭彩得知鄭聯被殺,但他說:「吾老氣衰,細觀諸子弟,能繼志者,大木耳(成功字)吾願全師解付」。所以鄭彩將兵船悉數付與鄭成功,因此部隊人數達四萬人,戰艦百艘,也有了根據地金門、廈門兩島。
一六四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廣西巡撫瞿式耟在廣東肇慶 擁立桂王,並改元為「永曆」。次年鄭成功聞知,乃加額曰:「吾有君矣!」自此奉永曆為正朔。
治軍
鄭成功他身經百場的戰役,對怯戰者、戰敗者常下令處斬極多。對貪瀆者、叛逆者也殺無赦,並常涉及全家。另一方面對有功者也大大的獎勵並提昇,對有抗爭的城寨,常施行屠殺。 從一六四九年(永曆三年)九月起至一六六一年(永曆十五年)元月止,鄭成功所誅殺的將吏計有七十五員,這些受誅殺的將吏大都是在作戰時怯戰、戰敗者,黜降或其他罰責有九員,無分男女老幼全予屠殺的城寨計有八處。另外有六件殺貪誅叛。 如此嚴刑峻罰配合獎勵,同期間對將吏的提昇、獎賞、爵賞,提授計有三百餘員次,而受黜革、降罰、綑責者計僅有三十餘員。 每次獎勵的原因都是戰功,常有人一月數昇,又提昇不拘原有的地位,有一卒因戰功而大大提昇為都督之事實。如此使將士用命,因而有三十員鎮將以上的將領死於戰場上。同時也使僅佔有金門、廈門彈丸之地而能與滿清週旋十餘年之久。
鄭成功對軍士是以「膽勇為上,束兵次之」的理念來執行,所以將勇兵銳。常有在戰場上以繩索劃地為戰界,退越繩索者誅殺之,畏縮不前、無令後退者亦誅殺之。另一方面對衝鋒陷陣、斬將攀旗之功勞者于以獎勵。鄭成功本人也是勇猛異常,他計有七次在戰場上險遭顯測的記錄。
因此鄭家軍是「怯者不敢獨退,勇者不敢獨進,膽勇成列,心力俱齊」如此軍威是造成戰場致勝的重大因素。與滿清對峙在金門、廈門時計有四十一次重要的進功戰,全都由鄭成功親自指揮,計有三十四次勝利、七次失利。其中水戰勝利全屬鄭軍。而清軍占重要的反擊戰十四次。 但卻有十四次派遣兵將遠戍則皆失利。
鄭氏的軍政分為兩類,一是野戰部隊,即提督、軍、衛、鎮等。另一是鎮守地方官所轄的保安部隊,如忠勇候左鎮等。提督的直屬部隊在原則上有左、右、前、後、中五鎮。鎮以下為營、翼、司、班、兵。提督為一軍統帥,協理到副統帥。 部隊裝備有盔甲、籐牌、滾被、銃砲、刀斧等。又親軍衛鎮則有收編黑奴為兵的洋槍部隊,即護衛一鎮,鄭經時期這黑人護衛鎮作為宮中衛隊及僕役用。
海上舟船方方面,明鄭的水師大部使用福船,亦稱大船。這種船「為樓三層,乘風沖擊,不可遏抑,其高若墉 不可抑攻;其堅若鐵石,矢石不能貫,炬不可爇。」其他尚有哨船、鳥船、蒼船、大砲船。
鄭成功並有自創的五梅花操法,這種操法既通用於陸地,也適用於海上,更適合明鄭所處的地理環境。又鄭成功特重操練,舳艫陳列,進退有法,將士在驚濤駭浪中無異平地,跳躑上下,矯捷如飛,將帥謁見,甲胄僅蔽身首,多赤腳,有以靴履見者,必遭罵斥,併仰其賞。因海岸多淤泥陷沙,赤腳得免粘腳,往來便捷。
明鄭在作戰時常用地雷為攻守武器。在北伐以前,鄭清雙方在金、廈外圍計有五十八次的重要攻守戰役,鄭軍占主動的重要進攻戰有四十一次,因所處海陬一隅,不進一步,即不能退一步的環境。所以以攻為守,以戰養戰。在歷次戰役中有許多厭惡滿清而投靠歸附的兵將,又明鄭的武力是利進,利淺略,不利深進,利乘虛,不利攻堅,利近守,不利遠守,利於守海,不利守陸,利於野戰,不利於堅壁戰。鄭成功一生好用重兵,甚之時常傾島出師,孤注一擲。
在鄭成功一生中幾乎無月不攻,無日不戰,以進攻代替防禦,有如諸葛亮之六出祈山,以進為守。
周全斌
周全斌是福建同安浯州人,文武雙全,在一六五二年(永曆六年、順治九年)以三策獻給鄭成功,受到賞識提昇為房宿鎮參軍,一六五九年(永曆十三年、順治十六年)六月攻瓜州,周全斌奮勇率兵浮水先登,直衝敵陣,身中五箭,而氣勢越盛,諸軍繼之,於是攻下瓜州。
一六六○年(永曆十四年、順治十七年)五月清軍出動大軍,李率泰領軍下計有索洪、賴塔、及降將施琅、黃梧等大軍來犯金、廈,風起潮湧,煙燄漫天,周全斌以竹罌洋砲橫擊之,將黃梧軍全部打垮後,索洪、賴塔見到心寒,棄軍而個自逃命,清軍被焚溺斃數後萬計。以上可知鄭成功所調教出來的兵將,個個以一擋百,英勇異常,以致閩軍聲名大噪。滿人調來最強的部隊也奈何不了,讓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同樣是漢人,為何到了福建就完全不同。
留言
張貼留言